详细报道

清代扬州就是宜居城市

发布时间:2011/2/23 12:50:55 来源:互联网

2010-10-21 14:19:00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 

《扬州梅花书院科考作文曝光》后续

本报日前曾先后报道了一位青岛收藏爱好者庄珩,收藏了关于梅花书院的科考试卷及梅花书院的祝寿诗。昨天,庄珩整理出一批由冯誉骥抄写的明清进士试卷,而这位官居巡抚的冯誉骥晚年曾定居扬州终老。

收藏者想了解冯誉骥

这是冯誉骥在翰林院时抄写的明清试卷,“大约有200份,加上他的后人补充了一些,大约有近300篇。”

庄珩在整理时每发现一位考生或抄写者的名字,都会在网上搜索了解。这位冯誉骥曾做过陕西巡抚,晚年居住在扬州。由于网上没有冯誉骥晚年的资料,庄珩希望通过本报了解冯誉骥当年在扬州的情况,帮忙他进一步地收集资料。庄珩还向记者展示了一份冯誉骥抄写的试卷,行书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

官至巡抚晚年居于扬州

据了解,冯誉骥是道光二十四年进士(1844年),翰林院编修,累内阁学士。光绪四年擢礼部右侍部,转刑部左侍郎,出任江苏乡试正考官,次年晋升陕西巡抚。光绪九年,御史刘恩溥劾其贪渎,任用非人,被革职。晚年居扬州,工书画诗文。《中国美术家辞典》载:冯誉骥平生廉洁,嗜书画,书法逼真欧阳询,画仿王翚,秀润工致。

根据资料显示,冯誉骥有个弟弟叫冯誉聪,仕途并不通达,官越做越小,甚至居无定所,连饭都吃不上。晚年孤身住在陕西,冯誉聪十分思念兄长,曾写下“欲上扬州骑鹤去,恨无多贯腰间缠”的诗句。

扬州当年便是宜居城市

对于冯誉骥,扬州学者黄继林表示并不了解,也没有看过关于他曾在扬州生活的资料,但对于一位巡抚定居扬州而没有记载,黄继林表示,清朝中后期,一些政界要员晚年退休后有很大一部分都会选择扬州作为养老的地方,像冯誉骥这样的高官很多。黄继林说,之所以这些官宦晚年选择扬州定居,是因为当年的扬州由于大批的盐商聚集,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社会环境,以及当时饮食休闲都非常适合居住。再有就是扬州的主要的交通就是运河,所以兵荒马乱也少,战争很少打到扬州。由于有这些条件,扬州作为居住城市成为当时一些官宦退休后定居的首选。此外,扬州也是淘金的好地方,当时有一批官员来到扬州后选择了弃官从商。这位冯誉骥的晚年生活可能比较平淡,与外界的交流也比较少,所以没有什么关于他的记载。 记者 小维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netease

琅琊美术馆将在2020年6月份,举行“琅琊台®”汉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暨书画邀请函研讨会。届时会邀请相关专家,中国古代文学和科举研究的学术名人,参加此次研讨会。并举行“琅琊台®”书画
邀请展。 ​​​
                                             琅琊美术馆
                                             2020.3.15